戰爭的可怕之處在於原先平凡度日的平民也會無辜受牽連。二戰末期,在1945年8月9日,在遠離首都的長崎市遭逢人類史上第2顆原子彈攻擊,造成超過15萬人罹難,許多生還者也在餘生飽受身心煎熬。長崎原爆資料館就是紀錄這段歷史的地方,並祈願世界上的人們不再受到核子武器威脅。
長崎原子彈落下之處在戰後被整備為「和平公園」(平和公園),從JR長崎駅前搭乘長崎電氣軌道(長崎電気軌道)約10分鐘就可抵達平和公園停留場,園內分為5大區塊,其中從原爆中心點過個馬路、爬上階梯就來到「學習區」(学びのゾーン),沿途還是有許多描繪戰爭恐怖畫面的雕塑。
學習區結合了長崎原爆資料館、國立長崎原爆罹難者追悼和平祈念館(国立長崎原爆死没者追悼平和祈念館)、長崎市歷史民俗資料館(長崎市歴史民俗資料館)、長崎市平和會館(長崎市平和会館)等多個場館,對於歷史有興趣的人可以在這區待上一整天。
長崎原爆資料館的前身是1955年開館的長崎國際文化會館(長崎国際文化会館),館內有展示原爆相關資料,後來因建物老舊改建,在原爆50周年新設了這座長崎原爆資料館,於1996年開館。
這座資料館是由近年還蠻出名的「久米設計」打造,因為不希望破壞附近景觀,所以蓋的建築物不高,一進門就是圓弧形的空間,透明圓頂讓外面的陽光可以自然透入,繞著圓形走到向下走,才會抵達資料館位於地下樓的展示空間,沿途則懸掛著上千隻紙鶴串連在一起的「連鶴」。
走入地下的展示空間,燈光和展場色調都轉為陰暗,像是要遊客體會一些悲傷的事情。第一個展示區名為「1945年8月9日」,入口處展示著那個年代長崎居民的日常生活老照片,雖然活在戰爭的陰影下,但畢竟遠離大都會區,較少遭受空襲,不少人們都還是過著如常的生活。
但就在8月9日上午11點02分,一顆從天而降的原子彈,徹底改變了這座城市和人民的樣貌。資料館裡收藏這個時鐘是距離原爆點800公尺遠的民家內所擺掛的,時鐘在原子彈爆炸後,就永遠停留在那一分鐘。
接下來走進下一個展示間「遭受原子彈災難的真實情況」(原爆による被害)就讓人覺得更沉重,這個空間整個都只剩斷垣殘壁,旁邊的銀幕上播放著原爆後的慘況,而現場的這些殘骸就是原爆點附近的學校、工廠、橋梁所剩下的遺跡。
長崎原爆還有另個受災慘重的據點是鄰近原爆點的浦上天主堂,教堂建於1895年,並在1925年完成雙塔的擴建,當時號稱是東洋最大教堂,但在原爆當下幾乎全毀,在教堂內參加彌撒的信徒也全數罹難,這裡重建了教堂部分牆面,並收藏著原爆後從這裡挖掘出信徒的物品。
長崎身為人類史上第2個被原子彈轟炸的程度,關注度不如首個受災的廣島高。這裡回顧了歷史,在1945年8月6日美軍先在廣島投下原子彈,但日本仍拒絕投降,於是8月9日美軍打算投下第2顆原子彈,原本的目標是福岡縣小倉市(已合併為北九州市),但當地天候不佳,於是美軍就轉往長崎投下了暱稱「胖子」的原子彈,現場展示的原子彈模型看似可愛,但當時卻瞬間奪走了7.4萬人的性命,而當年長崎市總人口也不過24萬人。
事後有陰謀論者認為其實原子彈未曾在日本投下,不過到現場看就知道,這麼多被原爆後的高溫、衝擊波、放射線損害的物品,讓人看了都覺得揪心。
展場內甚至有開放觸摸的展品,一個玻璃汽水瓶在原爆時熔化了大半,後來溫度降低後又凝固。摸著這歷經過原子彈爆炸的瓶子,真的很像走回了那個讓人難以卒睹的歷史場景。
現場也有播放著曾經歷經過長崎原爆的倖存者訪談影片,希望這段歷史不會被遺忘。
走過了陰暗的戰爭展場後,下一個展示空間就突然明亮起來,名為「以建設沒有核武的世界為目標」(核兵器のない世界をめざして),在這裡展示著核子武器的緣起和發展,二戰前最早開始想開發原子彈的是德國,沒想到最後是美國把原子彈投到日本上空。
身為核武的受害者,長崎市一直倡議推廣《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在資料館裡也細數著還有哪些國家擁有核子武器。
1954年美國在南太平洋進行氫彈試驗發生意外,造成輻射擴散範圍比預期遠,當時在南太平洋捕捉鮪魚的日本漁船「第五福龍丸」(第五福竜丸)上的船員因此遭受輻射汙染,這裡也展示了這些核武試驗受害者的證言。
最後可以看到長崎市發表的《長崎和平宣言》,希望能終結這個世界停止使用核子武器,並呼籲包括日本在內的國家都曾盡速簽訂《禁止核武器條約》。
逛完資料館心情沉重,出來看到一座「原子彈殉難學生和教師像」(原爆殉難教え子と教師の像),回想他們的青春都已經停格在原爆當下,真的很遺憾啊。
INFO/長崎原爆資料館
時間:8:30~17:30,5到8月延長至18:30
休日:12/29~31
交通:長崎電氣軌道(長崎電気軌道)平和公園或原爆資料館停留場下車徒步5分鐘
網址:https://nabmuseum.jp/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