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的北海道是旅遊淡季,近年各個城市都積極舉辦冰雪活動來吸引觀光客。有別於多數城市的雪祭都標榜華麗的大型雪雕,小樽市從1999年開始舉辦小樽雪燈之路(小樽雪あかりの路),利用古老的運河和舊鐵道當成背景,在雪塑的燈籠裡、捕魚用的玻璃浮球裡點上蠟燭,昏黃的微光在細雪紛飛的冬夜裡閃爍著,成為冬季北國最讓人難忘的浪漫景色。
這幾年迷上了冬天的北海道,開始享受一邊發抖、一邊參觀各地雪祭的奇妙旅程。小樽雪燈之路舉辦20年來已經成為當地最經典的季節活動,因為每年只在2月上旬舉辦約9或10天,日期通常會和札幌雪祭重疊,加上很可能碰上中港台遊客出遊尖峰的農曆春節,所以這段期間小樽的住宿和交通都非常擁擠,建議下午提早在日落前抵達小樽駅,徒步10分鐘抵達主要展場之一的運河會場(運河会場),等待日落前後魔幻時光搭配運河與燈飾的美景。
小樽雪燈之路最經典的影像就是運河上頭有捕魚用的浮球裝載著蠟燭在水面上載浮載沉,搭配旁邊冰封的古老磚造倉庫,漂亮的影像登上許多觀光宣傳海報和旅遊書封面。細看會發現河上的浮球有用細線綁著,所以不會亂飄,每天傍晚工作人員都會重新綁球點燈。
走下小樽運河的人行道,沿途都是冰或雪製成的雪燈籠,蠟燭點亮在其中,搖曳的燭火讓整條路成為名符其實的「雪燈之路」。
雪燈之路這麼浪漫的名字是來自小樽出身的詩人伊藤整出版詩集《雪明かりの路》的書名,這本書目前沒有中譯版,有次在日本翻到日文版,發現是因為裡面有首詩名為〈雪明り〉而得名。詩中描述的冬夜是孤獨的,和眼前爆滿的旅客有頗大的落差啊。
隨著活動進行越來越多年,現場擺設的雪燈籠樣態也越來越多,大部分筒狀的雪燈籠是用水桶塑形的,看似透明的是裡面加水後等待結冰,雪白狀的則是直接用雪填充而成,如果雪燈籠有破損,工作人員甚至會在現場趕製新的來補充。
有些雪燈籠外頭還會用樹葉裝飾,是在製作時就要放入,晚上再把蠟燭放進去點燈,看起來就很有魔幻的力量。現場也有自製的房屋雪雕或是用冰球堆砌的雪雕,看起來都非常漂亮。
小樽運河原本就是這裡最受歡迎的景點,遇上了雪燈之路期間,遊客多到有點誇張,但能夠看到的美景也是非常動人,讓人覺得不虛此行啊。
隨著天色漸黑,從小樽運河轉往雪燈之路另一個主要展場手宮線會場(手宮線会場),這裡是殘存的舊國鐵手宮線(旧国鉄手宮線),就是走返車站的回頭路,沿途有許多遊客,不太會迷路。
國鐵手宮線在1880年開通時是北海道第一條鐵道,以貨運為主,但已在1985年廢線。這座鐵道殘留的路段成為小樽市中心見證歷史的景點,因為不再火車會通過,所以冬雪早已掩蓋了鐵軌。
遊客則可以自由在路線上走動參觀,這個會場的雪雕則更為細緻美麗,甚至有許多適合拍照的大型雪雕,入夜後相當值得一遊。
當地民眾還在會場架起烤肉架,生火烤起了馬鈴薯片,並大方免費分送給往來的遊客,在寒冷的冬夜裡有燒燙的澱粉食物入口,讓人感覺超滿足啊。
繼續往前走聽到了美妙的鋼琴音樂搭配歌聲演唱,在這麼寒冷的冬夜裡,竟然有街頭藝人擺放了電子琴就這麼自彈自唱了起來,周遭也圍滿了遊客聆聽,時間和音樂像是正在努力掙脫低溫的凍結,觀眾們彷彿都在某個奇幻空間欣賞著表演。
繼續往前走又稍微寧靜了些,由於遊客眾多所以真的要享受寂靜其實不太可能,但一直往會場的深處走,遊客較少的時候就可以比較有空間慢慢欣賞這些精緻的雪雕,甚至找上一個雪雕用各種角度拍些照片,美啊。
在有雪的國度了,少不了的是雪人,當地的孩子或是從外地來的志工如果一時沒法做出漂亮的雪雕,堆幾個雪人也是超萌的。
如果要更細緻一點就是要學會堆出這種貓頭鷹雪燈籠了,又要中空又要擺放上眼睛等配件,是個超級費工的雪雕作品啊。
會場後端也有餐飲區,主要是賣些熱飲和簡單的熱食,也有放送暖氣的帳篷可以讓遊客取取暖,逛到這邊就差不多可以步行回車站結束雪燈之路旅程了。
在雪燈之路開展期間,其實白天的小樽也頗為熱鬧,主要是因為活動裡展示的雪雕其實壽命不長,很容易因為白天太陽曬或是晚上遊客觸碰而融化崩毀,所以下午時造訪手宮線會場就可以看到許多當地居民和志工正努力著製作新的雪雕來因應晚上遊客造訪和摧殘。
在運河會場則看到許多來自其他國家的外國志工,也跟著學要如何製作雪雕,像是利用粗水管或水桶把水結冰或是把雪填入,都可以做出不同風味的雪燈籠。。
每年雪燈之路都有對外招募志工,也許有天有幸參加,可以讓遊客看到自己製作的雪燈籠也是非常有成就感的事情。
INFO/小樽雪燈之路(小樽雪あかりの路)
價格:免費時間:17:00~21:00
期間:每年2月上旬,2020年為2/9~2/16
交通:JR小樽駅徒步10分鐘
網址:http://yukiakarinomichi.org/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