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按讚接收最新訊息

【沙彌島】不再是島嶼的小島 步行走遍10個藝術品和美術館



位於香川縣坂出市的沙彌島(沙弥島)是今年瀨戶內國際藝術祭(瀬戸内国際芸術祭)的12座島嶼會場之一,但嚴格來說,沙彌島自從半世紀前填海造陸與陸地接鄰之後,已不再是座島嶼,搭公車就可到達這座富含歷史和藝術價值的小島。

沙彌島是瀨戶內國際藝術祭的春季限定會場,轄內有10個藝術品,其中2個是常設展品,在展期過了之後仍能參觀。從JR坂出駅前就可以搭巴士前往沙彌島,車程約20分鐘,在平常時候一天只有5班車,但在藝術祭期間有8班加班車,白天大約每小時都至少有1班車可達,單程車資¥400。



曾經是島嶼的沙彌島擁有4000年前開始的繩文、彌生時代的古墳和考古物,也在日本最古老的詩集《萬葉集》中出現,然而這座島嶼在經過工業區填海造陸之後,1967年與四國的陸地接壤,至今空有島嶼之名而無島嶼之實。



沙彌島的巴士站旁就是瀨戶大橋紀念公園(瀬戸大橋記念公園),公園內設有藝術祭的案內所,可以在這裡買藝術祭護照,也別忘了拿張沙彌島地圖。



在案內所旁邊有熱血大學生向遊客發傳單推銷他們在附近辦的展覽,原來是神戶藝術工科大學(神戸芸術工科大学)在附近的瀨居島(瀬居島)上辦展覽,本來也想一併去看,但發現還得搭兩趟公車才能抵達,因為時間的關係只好忍痛放棄了。



沙彌島現在最知名的就是橫跨本州與四國的瀨戶大橋穿越,公園內有瀨戶大橋塔(瀬戸大橋タワー)可看風景,也有可增長知識的瀨戶大橋紀念館(瀬戸大橋記念館)開放免費參觀。在瀨戶大橋紀念館後面,有著沙彌島上常設的藝術作品「八人九腳」(八人九脚),就是幾個造型獨特的座椅,是從2013年的藝術祭就展示之今,坐在這裡可以欣賞內海與大橋的美景。





要參觀藝術祭的其他展品,就得穿過東山魁夷瀨戶內美術館(東山魁夷瀬戸内美術館)的入口之後,沿著指標往海邊走,最先看到的也是2013年設置至今的常設作品「階層‧地層‧層」(階層・地層・層),是一個可以沿著小丘紋理往上爬的山丘。



戰戰兢兢攀上6公尺高的小丘,往下看也是有另一番風景。





再繼續往海邊走,到了岸邊會有叉路,左右兩側各自有不同的藝術作品和景點,可以自由選擇先往哪邊走。



先往左邊走,看到的是沙彌島的經典藝術作品「天空織網」(そらあみ),是由藝術家五十嵐靖晃號召附近的島嶼居民一同編織出色彩繽紛的魚網,再將它掛在海岸邊,隨著海風吹撫而搖擺,漫步在旁邊讓人感覺很愉悅。





海岸邊還有個牌子記錄著參與織網的島民名單,代表的是藝術家對於在地居民的尊重,也讓當地居民留下讓人驕傲的紀錄。



沿著海岸走,會來到這座萬葉會館(万葉会館),算是在地的文化中心,除了1樓有展示些古物之外,還附有表演場地和展示空間,這回瀨戶內國際藝術祭有2個作品在這裡展出。



其中一間展示間展出的「大岩島2」非常讓人驚豔,這個作品曾經在2016年的藝術祭在小豆島展出,今年移到了沙彌島,脫了鞋走進門後,經過一小段走廊,就會進到直徑6公尺的大型氣球內,裡面用麥克筆繪出了島嶼風光,讓遊客或坐或站,可以在這奇幻的虛擬空間內自由走動,欣賞那不存在卻又栩栩如生的風景。







另一個作品也非常奇特,名為「12島與港之物語 回遊式動畫」(12島と港の物語 回遊式アニメーション),這可不是什麼高科技動畫來呈現島嶼風光,而是用手繪的長型小冊子,利用旋轉時快速視覺暫留來演故事。





每一個小冊子都是一座島嶼的故事,把這次藝術祭的每座島嶼都做成了手工動畫,只見展示間裡遊客們在高低不同的轉盤間轉著動畫,就好像這期間遊客們穿梭不同島嶼看展一樣,很是有趣的體驗。





往另一側的海邊走,來到已經廢校的舊沙彌小中學校(旧沙弥小中学校),在這裡藝術家們於校舍內外製作了4套展示品,是沙彌島的藝術祭重點區域。



在校舍外面的藝術品是三座智慧型翹翹板,名為Pivot(ピボット),它不僅是校園內的遊樂設施,更被裝上了人工智慧可以和翹翹板上的遊客對話,三座翹翹板分別以日文、中文、英文發音,不過實際完起來就是和Siri或Google小姐雞同鴨講的狀態。





走進已經廢棄的校舍內,教室裡有3個作品,首先看到的是用理化教室改裝成的The Food Club(フードクラブ),來自伊朗的創作者融合了日本和伊朗的食物風格,透過影片和食譜還有像是實驗室的空間來呈現,看了食譜的內容,感覺真是個大膽的創作啊。







接著推開下一間教室,是名為「一雫之海」(一雫の海,Sea Drop)的作品,整個空間的光線都被阻隔,一走進來眼睛還有些難適應,感覺進到了暗黑神秘空間實驗室。





這裡的作品是以為水、沙和鹽為材料所製作的空間裝置藝術,看不太懂要呈現的內容是什麼,不過整個氣氛營造得蠻好的。





最後幾間教室展出的是Moon and Salt Trillogy(月と塩をめぐる3つの作品),就是以高掛在沙彌島上的月亮為主題,利用各式素材和燈光來呈現沙彌島海灘夜景。







在校舍外的海灘上,還有個作品是Yotta's Wandering Asylum Project(ヨタの漂う鬼の家),是一個正在進行製作的船隻,所以每天來看船隻完成度應該都會不一樣,等船完工之後也會真的下水去航行。





INFO/沙彌島(沙弥島)

價格:依設施不同
時間:自由參觀
休日:依設施不同
交通:JR坂出駅搭乘坂出市營巴士(坂出市営バス)到瀨戶大橋紀念公園(瀬戸大橋記念公園),藝術祭期間稱沙彌島會場(沙弥島会場)下車即到
網址:https://setouchi-artfest.jp/artworks-artists/artworks/shamijima/

MAP/


RELATED/

【漂流郵便局】就這麼寄一封永遠送不到的情書 在瀨戶內海小島上的荒廢郵局裡
【來迎寺】高僧流放到小島創建的寺院 坐擁瀨戶內無敵海景
【瀨戶內國際藝術祭】12小島2港口展品、票券、交通全攻略 3年1度海洋藝術饗宴
【北濱alley】文青打卡熱點 港邊老舊倉庫變身文創市集
【高松港】充滿藝術氣息的熱鬧海港 出發跳島遊玩瀨戶內海
【大島】用創作治療歷史傷痛 曾經的漢生病隔離所成藝術展場
【伊吹島】廁所也當藝術品 充滿貓咪的藝術之島
【粟島海洋記念館】曾經日本最初海員學校 大正時代浪漫綠色建築
【粟島】漂流在海上的藝術之船 讓航海成為藝術的一部分
【高見島】爬上山坡望見大海 欣賞藝術與老屋的空間共生
【本島】歷史和創作的融合 以海洋為主題的藝術島嶼
【土庄港】小豆島玄關 充滿藝術氣息與橄欖味的港口
【針工場】被時代遺忘的製針和造船產業 被藝術家重新組合
【豐島橫尾館】老屋裡遇見日本普普大師 大膽色彩讓日式庭園變身異世界
【豐島家浦港】悠閒夏日午後 在港邊高台望海發呆
【唐櫃的清水】相傳弘法大師開鑿泉水 成為當地居民的生活和信仰中心
【島廚房】用藝術和美食 串接遊客與在地人的悠閒午後時光
【唐櫃岡】喵星人伴遊陪排隊 步行逛遍村落裡的藝術品
【心臟音的檔案館】把你的心跳聲收藏在這 和萬人心臟一起跳動
【無人勝出-多重籃框】沒人是贏家但大家都很開心 有6個籃框的籃球架
【豐島美術館】海島上的白色大水滴 建築物本身就是藝術品
【豐島唐櫃港】造訪瀨戶內海藝術重鎮 充滿熱帶風情的小港口
【房間裡的房間】老屋新生變傳統日式房間 但竟然翻轉了90度
【漆之家】用漆藝打造整座房屋 享受黑屋裡的星空與白屋外的海景
【記憶之瓶】小倉庫裡微弱燈泡 點亮乘載眾人璀璨記憶的瓶子
【自轉-公轉】日用品在老屋內不停旋轉 像是人生的縮影
【Sea Vine】浪花拍打進日式老屋 陶瓷打造的脆弱之花
【Akinorium】木頭和瓦片敲打節奏 兼具視覺與聽覺的驚艷演出
【宇宙華‧舞‧環】抽象線條色彩填滿整座房子 像花朵在太空中跳舞
【Onba Factory】藝術與生活結合 製造創意手推車的工場
【男木島之魂】各國字母拼成鏤空屋頂 與陽光水波結合成奇妙倒影
【男木島】港邊慵懶貓咪陪逛 充滿藝術風情的島嶼山城
【Megi House】藝術大學生進駐小島老屋 改造成青春洋溢的展示空間
【家船】以船為家從過去到未來 像科幻小說場景的藝術作品
【女根/Mecon】休校小學校園當舞台 藝術品增生大膽生命力
【島中的小店】廢棄旅舍變身藝術小店集散地 享受熱鬧的海濱青春
【BONSAI deepening roots】用盆栽創作的藝術 深植在島民的記憶裡
【不在的存在】老屋內的奇妙藝術品 還附設圖書室和餐廳
【女木島名畫作】舊倉庫變身電影院 重現紐約曼哈頓42街老戲院
【鬼島大洞窟】桃太郎傳說發生地 進洞窟探險再登高看海景
【鬼島鬼之館】造訪女木島第一站 免費參觀鬼怪博物館
【女木島】桃太郎傳說中的鬼島 逛遍文青風藝術小店與無敵海景沙灘
【沙彌島】不再是島嶼的小島 步行走遍10個藝術品和美術館
【地中美術館】自然與建築融合 陽光灑落深埋地中的藝術空間
【李禹煥美術館】極簡風格現代美術館 感受空間光影轉換玄妙
【Benesse House】自然和建築共生的美術館 沙灘海景搭配黃南瓜
【直島Hall】導入陽光與微風 建築大師設計的活動中心
【Ando Museum】木造古民家內的清水模 新舊交錯間遇到安藤忠雄
【The Naoshima Plan 2019 水】水流穿過老屋 讓人感到沁涼的藝術休憩空間
【本村港】走入雲朵碼頭 體驗超夢幻海港建築
【家計劃】外來藝術家改造 7棟讓人驚奇的直島傳統建築
【直島錢湯I♥湯】是澡堂也是美術館 赤身裸體浸淫在藝術裡
【海之驛站直島】清澈透明又大膽的海港設計 到達直島的第一個亮點
【直島】瀨戶內海上的藝術之島 一天逛不完的藝術品和美術館

COMMENT | 留言

0 留言